“千里眼”不差分毫
断无误直达病灶
医院医技科室科学指导临床
让诊疗迈进“精准时代”
(四)
医技科室作为临床诊疗的指导性学科,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科研等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其技术水平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的高低。
医院以检验科、CT室、超声科、磁共振室为代表的医技科室,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业务领域不断拓展,鉴别能力持续提升,先后引进美国GE光纤1.5T磁共振、美国GE宝石能谱CT、德国西门子以及美国GE、飞利浦彩超等大型诊断设备,培养了一批专科业务突出、工作态度严谨的骨干医技人员,可根据临床需要,利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指导临床工作,让临床诊疗迈进“精准时代”,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健康的重要保障。
磁共振室
尖端技术让病灶显原形
日前,66岁的孙阿姨因腹部持续胀痛、呕吐,口服药物后症状未缓解,医院就诊,收住至妇科,经初步检查诊断为左腹部有囊实性肿块,遂送至磁共振室进行进一步检查。
经磁共振平扫显示,孙阿姨盆腔左侧附件区域有一处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最大截面约为8.1cm3.1cm,病变局部延伸至同侧输卵管内,且明显迂曲、扩张,符合恶性肿瘤的磁共振检查表现。动态增强检查却发现盆腔左侧实性病变强化很轻微,与实性肿瘤的富血供、高强化明确的症状不相符。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像征象,磁共振医师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和多年的检查经验,考虑极有可能是肿瘤发生扭转、供血血管闭锁,导致肿瘤相对乏血改变,因此增强变化轻微,诊断为罕见的输卵管癌或转移并发肿瘤扭转。
磁共振室立即与妇科联系,临床医师分析病情,支持肿瘤并发扭转的诊断,于最短期内安排了手术。术中,临床医师发现孙阿姨左侧输卵管增粗呈腊肠状,表面暗紫,其内可见菜花样肿瘤组织,局部明显扭转且与肠管粘连,并成功将病变位置切除。经病理科对切除物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罕见的输卵管癌。这一特殊病例的诊断,充分显示了磁共振室在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影像检查与临床密切联系的重要性!
医院磁共振室成立于年,引进最新的美国GE公司1.5T光纤射频磁共振系统,是目前业内最高端的1.5T磁共振系统,系统图像的均匀性和对比度较传统系统均有大幅提高,现已成功开展磁共振全身类PET检查、下肢大血管全景成像、脑肿瘤定性的波谱分析(MRS)、鉴别钙化和微出血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颈部大血管动态增强扫描CE-tricks以及用于三叉神经、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桥小脑角区FIESTA序列扫描(神经周围有无微血管压迫)等多项检查。
相比于传统医学,核磁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在对软组织滑膜、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和透明软骨的检查上,具有分辨率高、辨识度强的优势,可将体内病变区域直观的展现在临床医师眼前,在疾病诊断上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为了给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科室将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充分发挥设备潜能作为科室发展的核心目标,紧跟学科发展脚步,通医院专家来科指导、网络学习典型病例再次分析,以及有计划、分批次地参加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自身能力,现已发展成为影像检查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原标题:《医院重点专科宣传年系列报道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