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而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走完我们的人生。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尽管方式多样,但所有人都想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如果用这个问题去问我们亲爱的解放军,那他们一定会回答:挥洒青春,保家卫国!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场战役,或许它并不为人熟知,但至关重要,这就是发生于三十多年前的老山轮战。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一个名叫傅平山的战士,化作孤胆英雄,靠七发子弹与敌军周旋六天五夜,最终不幸牺牲。而恼羞成怒的敌军,竟然将他的尸首残忍地封在了水泥中。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帮助越南摆脱法国的控制,以及随后而来的美国的干涉,彼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遗余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争取自由的抗争,陈赓同志还曾亲自到越南,指导北越人民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斗争。
此外,中国更是在越南投入了两百亿美元的援助。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日子还很清贫,能够拿出这样一笔援助,足见我国支援越南的决心。
本来,有着这样的经历与交情,越南应该与中国是亲密的伙伴关系。
但在黎笋上台后,越南政府推行霸权主义路线,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不仅侵略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柬埔寨,还悍然在中国的边境上制造摩擦,意图侵占我国的领土。
见此情势,中央断然决定对其进行反击,于是就有了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给予越南军队迎头痛击,但中越边境矛盾仍然存在。为此,在给越军以继续打击之外,中央动用各军区共十个集团军的兵力,在边境上与越军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老山轮战。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傅平山,生前是第38集团军师的侦察科副营职参谋,当年的那场战役,他正是随从部队投身其中。
说起38集团军,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战备值班集团军,以强悍勇猛闻名。在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包括傅平山在内的所有官兵,都具有高度的荣誉感。
至于傅平山本人,他于年的1月出生于天津塘沽,来自平民家庭。
出生在那个年代,男孩子对于参军入伍大抵都有着很强的意愿,傅平山也不例外,他从小就对军事十分感兴趣,因此在十九岁的时候就报名加入军队。
尽管年纪轻轻,但傅平山作为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很强,他非常刻苦地参加训练,一心要为祖国的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也因此,傅平山在部队里成长很快,不仅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一些老兵对他也是赞叹有加。
因为表现突出,傅平山也成为一名连长。在对越南的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部队也奉命南下,投入到了战争中。
当时,我军面对的形势很是复杂,越南军队虽然在此前的与我军正面交锋中吃了大亏,但他们很快调整了策略,开始依托地形与我军周旋。
早在抗法战争期间,越南人为了对付法国人,就采取这种化整为零,依托丛林地形,搞夜间偷袭的战术,并且屡试不爽。在后来的美国人身上,这一招也很是吃香。
到年越南侵略柬埔寨期间,他们已经建立了十三个特工团,一个空降特工旅,拥有两万多兵力。
这些越南特工部队,尽管武器简陋,但能吃苦,特别擅长山地丛林作战,每次出动只带两三天的口粮,但却很能打。因此,越南当局以这支部队为骄傲。
但越南人显然忽略了一点,我军也是游击战的高手,可以说是人民军队战胜日本侵略者与美帝国主义的看家本事。
针对当时越南特工部队不断对我军后方搞渗透作战,袭击炮兵阵地、部队机关、后勤单位、医疗部门,进行侦察、袭扰、暗杀、绑架等作战行动,我军也开始筹备侦察部队,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听到部队要组建侦察兵部队的时候,傅平山很是兴奋,他主动请缨,要参与到这支部队中去。
在此前的作战行动中,傅平山就已经体现出了作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应有的素质。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他作战勇猛,获得了一个三等功。
在接下来的两山轮战期间,他也多次深入敌后进行侦察和抓俘虏,再次因功升任侦察科副营职参谋。
鉴于他突出的侦察作战能力,部队首长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让他加入了第十二侦察大队。这支部队代号为“飞虎”,取名来自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第38军某侦察连部队的奇袭武陵桥的行动代号。
飞虎大队一共有名战士,都是从整个38集团军中挑选出来的尖子,全军八万多人就选出这么多,而傅平山就是其中一个,足见傅平山的能力十分优秀。
在加入飞虎大队后,傅平山随部队进行了长时间的集训。对于那时候的他来说,他明确知道身处在这支部队中意味着什么,死亡的威胁将随时到来。
但对此,傅平山毫不畏惧,他在给首长的请战书中就说:“我没有任何负担,妻子就是军人,有稳定的收入抚养孩子。家中也还有几个兄弟,即使我牺牲了,也还有他们照顾我的父母。”
可以说,傅平山正是抱着杀身成仁的决心加入飞虎大队的,他对祖国的热爱是执着而深沉的。
傅平山的妻子于燕平也是军人,是一名军医,并且和傅平山在同一支部队。
傅平山在集训期间,有三次回师部拿器材,期间他本来可以见一见自己许久未曾谋面的妻子,但傅平山却始终没有与妻子见面。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傅平山对妻子的爱,同样是深沉的,他可能不会说很多甜言蜜语,但他也会默默关心着她。
除了对妻子,傅平山对士兵也很关怀。在担任连排长期间,傅平山的部队从来都是模范连队。
而傅平山作为连长,就像一个哥哥一样关心着自己的士兵,在节假日的时候替士兵站岗、为病号送饭、给过生日的士兵安排长寿面、亲自迎送和接待前来探访的士兵家属。
因为家就在部队驻地附近,妻子在家里的空地上种了很多蔬菜,还养了一些鸡鸭。平时没事的时候,傅平山就会带战士们去他家吃饭,全连一百多人,每一个都吃过他妻子做的饭。
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士兵,在作战行动中,傅平山也总是身先士卒。每次出任务,傅平山都是亲自带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期间,傅平山所在的四连数十次遇到危险,有一次还误闯了雷区,但傅平山也是亲自排雷,不让士兵犯险。
正因为如此,连队的干部都这样评价他:“最辛苦,傅参谋,最危险,傅参谋。”而士兵们也是对傅平山十分爱戴,就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亲切。
在年的12月26日,傅平山又一次带队出任务,这一次是为了抓一个俘虏回来,好让总部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当时,我军获知越军有一支部队驻扎在邻近的大黑山上,为了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急需获取重要情报。
而对于傅平山来说,这一次任务十分艰巨,因为当时正值深冬,气候条件很不利,而敌军数量又很众多,所以此次任务很有挑战性。
傅平山在接到任务后,却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随后就开始准备行动。
在出发前,傅平山还给通讯员特意交代说:“如果我这次回不来,帮我把这个月工资领出来,作为给组织缴纳的最后一次党费。”
为了悄无声息,傅平山决定夜间出动,这更增加了任务的难度,但上至傅平山,下至连队的战士,都毫无怨言。
27日凌晨一点钟,傅平山带领部队准时出发。尽管他们的目的地距离我军的驻地只有三公里的路程,但因为中间隔着几座海拔数千米的高山,所以行军的过程并不轻松。
经过长达六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在天色已经放亮的时候,傅平山才带领部队抵达预定位置。
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傅平山和战士们都猫在草丛中,静静观察着情况。
不一会儿,就看见一个越军士兵独自提着水桶来河边打水,对于傅平山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机会,他随即命令几个战士和他一起摸上前去,准备捕获这个越军士兵。
就在快要接近敌人的时候,那个越军士兵察觉到了草丛中的声响,扔下水桶撒腿就跑。见状不妙,傅平山使用随身携带的微声手枪对准敌人的左腿就是一枪,成功击中了他。
那个越军士兵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傅平山赶紧带人冲了上去,将他按住。
但是,那名越军士兵不断发出呼喊声,傅平山已经来不及制止,而敌人的反应也很快,很快就有子弹向着傅平山招呼过来。
眼看越军已经被惊动,敌人正在组织包抄,傅平山当机立断,命令四连长胡贵林带领部队还有这个俘虏先撤退,自己负责断后。
胡贵林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对傅平山说:“要死一起死。”但傅平山很坚决地命令他赶紧撤。
说完,傅平山就把随身的机密地图交给胡贵林,自己只拿着一把微声手枪,枪里有七发子弹,另外还拿了两块压缩饼干、一个指南针和一把匕首,然后就朝着反方向跑去。
看到这个情况,胡贵林也只能咬咬牙,随后带领部队开始向着驻地的方向突围。而傅平山,他成功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几百个越军士兵向着他的方向追杀过去。
一阵乱枪响过,傅平山的左腿中了一弹,他顾不上查看伤口,只能向着密林深处狂奔。
越军穷追不舍,并不断使用武器攻击傅平山,但傅平山反应很快,不仅躲过了敌人的攻击,还在逃跑的过程中击毙了两名越军。
之后,借助地形,傅平山摆脱了敌人的追踪,但此时他却已经离驻地的方向越来越远。
在损失好几个士兵并丢失目标后,敌人恼羞成怒,继续在密林中搜寻傅平山。此时的傅平山,也只能继续在密林中前行。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栖身之所,他瘫坐下来,查看了伤势,并用衣服做了简单的包扎。
已经潜行好几个小时的他,此时肚子里空空如也,他拿出兜里的压缩饼干啃了一口,就着地上水洼里的水将干涩的饼干吞咽了下去。
因为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逃出生天,傅平山也不敢多吃,只是稍作休息就再次起身赶路。
这样的逃亡持续了四天,此时傅平山早已将两块压缩饼干吃完了,饥饿难耐的他只能吃树叶来充饥。
而因为密林中荆棘丛生,他身上的军服被划烂成了布条,严寒也成为困扰他的问题。但敌人的追兵还没有止息,傅平山始终无法摆脱敌人。
终于,在连续逃亡六天五夜后,又累又饿且因为受伤而虚弱不堪的傅平山再也跑不动了,而尾随着的越军再一次冲了上来。
此时,傅平山手中只剩下四发子弹,他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瞅中机会给了一个越军士兵一枪,将其击伤。
随后,又有敌人冲了上来,傅平山再次打出两枪,将两个敌军击毙。到这里,傅平山手中只剩下一发子弹了,而这颗,傅平山准备作为自己的光荣弹。
在许久没看到傅平山开火后,越军再次向着傅平山的位置摸了上去,并丢出了一颗手榴弹。傅平山还没来得及自我了结,就被手榴弹的破片击中,当场牺牲。
而越军士兵冲到他面前的时候,发现他们追击了六天五夜的敌人,身上竟然只有一把手枪和匕首作为武器,且子弹只剩一颗。
恼怒不已的越军士兵为了泄愤,竟然将傅平山的尸体用水泥浇筑了起来,放到了自己的烈士陵园门口。
在侦察队返回后,为了营救傅平山,部队再次派出兵力,但他们始终没能找到傅平山,只能无功而返。
最后,部队得知了傅平山牺牲后,对于越军对待傅平山遗体的方式,彻底激怒了我军的战士,尤其是四连的战士,纷纷表示请战,一定要让越军血债血偿。
部队领导首要关心的是傅平山的遗体能不能收殓回来,但因为敌人的陵园距离我军驻地太远,穿越封锁线抢回尸首的难度太大。
最终,部队首长想了一个办法,用一万块钱买通一个越南人,让他把遗体偷回来。
但因为时间耽搁了太久,傅平山烈士的遗体已经腐烂,那个越南人只能将他的头颅铲了下来,偷偷给我军送了过来。
当烈士的头颅被送回后,战士们哭成一片,即使是医护人员也伤心落泪。最终,部队将傅平山的头颅火化,并进行了安葬。
不久之后,部队又给傅平山追授一等功,让他作为国家英雄被人们所敬仰。而因为傅平山的死,全军上下斗志昂扬,誓与越军决一死战。
在随后的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尤其是四连的战士,都勇猛作战,让越军为他们的行径付出了代价。
直至年,也就是傅平山牺牲两年后,持续十年的两山轮战终于结束,我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傅平山牺牲时,年仅三十岁,留下了妻子于燕平和只有三岁的女儿。并且,傅平山的母亲已经七十岁高龄,老人家还瘫痪在床。
在丈夫牺牲后,于燕平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没有选择再婚,而是独自抚养女儿,并照顾傅平山的母亲。
为了不让老人家受刺激,于燕平始终没有告诉她傅平山牺牲的消息,还经常以傅平山的口吻给母亲写信,这个“谎言”一撒就是8年。
在痛苦难熬的8年中,为了不让老人怀疑,她经常需要编织一些“谎言”,诸如丈夫在开会,训练等等不能回家的理由,并每个月会按时的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婆婆寄过去。
虽然婆婆被瞒住了,但是每写一封信,于燕平心里都像刀剜一样,还没长好的伤疤又重新被揭开一样的刺痛。
直至丈夫牺牲8年后老人去世,老人家都不知道儿子已经先她而去的噩耗。
在傅平山牺牲后,部队里自然也是尽力帮助他的家人。
不仅成都军区的首长和政委去看望过烈士的家属,部队里还打算给予燕平在北京、天津或者长沙等地选一个地方,将她调任过去。
好让她有更好的工作待遇,减轻于燕平的家庭负担,但这被于燕平拒绝了,她选择了继续留在原部队。
自从傅平山牺牲后,于燕平一直未嫁,她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男人,她全身心地把爱给了他们的女儿。
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带着一个幼女,是何其艰难,母女俩相依为命,但却坚强地面对生活。
因为身患类风湿,以至于于燕平每次搬米,换液化气这样的重活都得需要女儿放学回家,母女俩一起才能完成。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于燕平却并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在她的培育下,英雄的后代健康茁壮成长,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警医学院,年又考入第四军医大学深造。
尽管生活不易,但于燕平如同她的丈夫一样坚韧顽强,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于燕萍学的是面神经麻痹医疗专业,从医30多年来,她救治了超过六万名病人。
收到过数不胜数的感谢信,更有不少学生像她一样在医护人员的岗位上默默做着自己的贡献。
《人民武警报》曾以《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为题对她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年,于燕萍光荣进入"中华十大杰出母亲"候选人名单。
年,于燕平接受采访时,曾坦言:“真的挺难的,但是也扛过来了。”
虽然当时丈夫已经牺牲20多年了,但于燕平依然非常思念付平山:“退休了,我选择回天津。我想离他更近一些。”
孤胆一人,七发子弹,与数百敌人周旋六天五夜,最终英勇牺牲,傅平山创造了一个属于侦察兵的奇迹,他也是建国后,我军在作战中牺牲级别最高的侦察兵。
作为一名战士,他英勇顽强;作为一名军官,他爱护士兵;作为一个丈夫与儿子,他却把最多的爱奉献给了国家。
最让我们感慨的是,在奔赴危险的最后时刻,他所想到的,不是安排自己的家庭,而是给组织交最后一次党费。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只有最为纯粹,最为热爱党和国家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可恨的是,敌军实在太过凶恶,以至于我们的英雄甚至不能全尸以还。到最后,英雄身既在边疆,首还归故乡,而英魂则始终注目着、守护着他所钟爱的这片热土。
我们不仅要赞叹傅平山,同时也要侧目于他的爱妻于燕平。同样是身为军人,同样怀有非凡的信念,于燕平的精神力量同样强大。
丈夫亡故,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照顾家庭,并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贡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是十分了不起的。
这样的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家庭,结局是不幸的,但过程是幸运的,因为如果他们不是志趣相投的两个人,不是始终怀有对对方深深的爱恋,又怎么会有这样一段佳话。
傅平山与于燕平的婚姻,可以说是平凡人中最伟大的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