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突然扎堆收治了好几个面瘫患者,一名武汉的29岁女性小蔡是第二次患病了。
最近她随丈夫回山中老家探亲,山里早晚寒冷、风大。患病前几天因为担心自己父母,她就出现了熬夜失眠、头痛怕冷等先兆症状。突然有一天早上,刷牙的时候发现嘴巴漏水,她知道自己又中招了!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病因:
西医认为,面瘫是面神经受损导致的面神经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西医解剖证明了面部表情肌是由面神经支配的,那面神经为什么受损那?
根据面神经走行的部位,西医将面瘫分为了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所有面瘫中,周围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占70%,而其已证明的可能病因超过80多种,认为主要以病*感染、炎症、外伤等等因素导致。
西医给出了非常多的可能性,但是却常常找不到特异性的病因。
中医将面瘫归于“面部中风”,认为风邪是面瘫的主要病因。“六淫以风邪为首,风为百病之长”。《诸病源候论》曰:“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患者平素正气不足,致卫外不固,一旦外邪侵袭面部,正气无以抵抗,气血就会运行失调,经筋纵缓不收,发为面瘫。
中医强调整体观,认为人体局部区域内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
小蔡说去年第一次发病的时候,自己刚生完孩子半年多。因为工作的地方离家远,她每天都要很早出门,晚上回来后又要照顾孩子,常常休息不好,那段时间压力很大,也是突然一觉醒来就发现“面瘫”了。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几位“面瘫”患者在患病前都有受寒、受风的情况,并在发病前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感冒、头痛、耳后痛,味觉改变等症状。
综合中西医的观点,个人认为面瘫的发病还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西医仅仅归因于病*、细菌的看法有失偏颇,中医“邪之所凑”的逻辑更加合理但又太较宽泛。
治疗:
西医对于“面瘫”的治疗主要还是基于面神经炎症的对症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减少炎症水肿)、抗菌、抗病*药物(伐昔洛韦等)、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B族维生素)。临床上一般采用联合治疗,但是目前对于这几种药物的应用效果还存在争议。
针对一些严重病例,也可以进行面神经减压术、神经吻合术等,但是对于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的时间掌握、手术疗效等,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韩维举,韩东一.周围性面瘫[J].中华耳科学杂志,,8(1):-.DOI:10./j.issn.-..01..)
中医对“面瘫”的治疗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包括中药内服、外治、针灸等方法。
中医方剂以牵正散、祛风通络汤、防风汤、白附芎麻汤等为常用。多用防风、全蝎、僵蚕、蜈蚣、白附子、川芎、地龙、*芪、赤芍、当归、桃仁、红花、白芷等药。
外治法采用单验方,以白芥子粉、马钱子、*鳝血、麝香粉等为多;复方多采用活血通络方、加味牵正散、牵正散等,多用僵蚕、全蝎、蜈蚣、白附等药物。
针灸治疗也包括浅刺法、沿皮透穴刺法、点刺放血等方法。针刺部位也有刺健侧和刺患侧之分。常用的穴位有颊车、下关、太阳、地仓、阳白、翳风、四白、历兑、听宫等。
(中药防风)
关于中西医对于“面瘫”的治疗,西医更加规范、一致。小蔡第一次发病医院就诊的,前后输液打针治疗了一个月,花费了2万多块钱,她印象比较深的一个药是鼠神经生长因子,一支要三四百。这个药物对于“面瘫”的治疗效果我认为是存疑的,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是:用于治疗正己烷中*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视神经损伤。并不是花费贵就高级就是对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繁多,但往往缺少类似西医的循证医学证据。面前我们给予小蔡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一天给予她针刺健侧的时候,她感到从健侧有一种酸胀的感觉往患侧蹿,感觉面部的紧张感明显缓解了。
目前,我们对于“面瘫”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唯有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面瘫”患者,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新的认识。
中西医学有差异、有分歧,但却有着殊途同归的目的。中西医学的目的都是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那么,只要能实现这一目的,“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面瘫常对患者心理层面产生消极影响。罹患此病,患者常有自卑或自闭心态,进而出现自我隔离、不愿与人交谈或交往现象。部分患者常因心情低落,对待事物冷漠或毫无兴趣,甚至感到人生没有希望。长久的负面心态也会影响患者身体,出现阴阳失调、精神萎靡、失眠、忧郁、代谢障碍、脏腑功能衰弱等。医者不可忽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当适时的提醒与引导患者保持愉快心情。
记录、讲述疾病故事,
传递医学知识和关心,
探索一种能够认识痛苦、提供安慰、
尊重疾病故事的医疗实践。
期待与您一起分享、交流关于疾病的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