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好需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7745188.html细若麦芒的小小银针,在她手中,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选穴、刺入、捻转,一气呵成。十天半月的工夫,颈椎病患者的头不晕了,手不麻了,中风偏瘫病人的胳膊腿有了知觉,腰椎间盘突出者可以行走自如,口斜眼歪的面瘫患者笑脸如初……
年初夏,赵红秋在通辽牛街的一间小小的诊室里,开启了退休后的第10年从医生涯。
10年来,她凭一根银针,救治了无以数计的病患。
10年来,她常怀悲悯之心,温柔而坚定地专注在自己的道路上。
医者,需要学者的严谨,更需要一颗仁爱之心。
赵红秋有一双灵敏的手。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以毫厘不差的锁定人体穴位。年,赵红秋毕业于哲里木医学院中医科。“振兴中医药,擦亮针灸这块招牌。”恩师的教诲是她求学期间最深刻的记忆。“上医,精于医术,诚于品德。”她医院针灸科的一名医生,面对一个个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她慢慢悟出了恩师之言更深的内涵。所谓医者仁心,需要学者的严谨,更需要一颗仁爱之心。
在赵红秋的门诊患者中,有饱受病痛的颈椎病、腰椎病患者,有面神经麻痹患者,有常见的中风偏瘫患者,也有带状疱疹、高血压、偏头疼、妇科、消化科患者。他们,大多被疾病消耗的心力交瘁,经过赵红秋的针灸治疗后症状快速缓解、改善和治愈。
那一年夏天,诊所来了一位从乡下赶来的老农民。他,四处求医,医院,找过名专家,做过一次花费上千元的先进设备的检查,无果。就在他因病而贫处于绝望时,经人指点,找到了赵红秋,他开口第一句话就说:“大夫,千万别让我再做检查了,花费不起!”赵红秋温和地笑着说:“放心吧!”
没多久,赵红秋治好了老人的头疼病,还免收了一半的治疗费。老人感动得流泪:“赵大夫,我不知怎么报答你,我给你磕个头吧!”赵红秋急忙拉着老人说:“您能健康地回家,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一位从赤峰赶来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的坐不下去。几秒钟工夫,赵红秋在他的腰部的穴位上以银针“布阵”,然后拔罐放血,一番“收拾”后,病人竟然能坐起来了。患者们见了异口同声,神了。
有一位26岁的小伙子,面瘫发病月余,医院治疗无效后辗转找到她。“如果治不好,出门没法见人,女朋友也得分手。”当时患者情绪极差,出现失眠和抑郁症状。赵红秋反复分析患者病情,详细告知其发病原因及大概诊疗周期,并最终取得患者信任。经过一个月的针灸治疗,小伙子终于完全康复,面容恢复如初。“医院没治好的病,竟然在本地小诊所治好啦!”患者千恩万谢,还和赵红秋结下忘年交。多年来,由她治愈的面瘫患者数不胜数。她的这双手,见证的是她的职业良知。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医不怕地势偏。由于赵红秋医术好,花费低廉,天津、深圳、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在她的诊所门前,早晨7点钟就有患者等候。赵红秋不得不经常把出诊时间提前,下班的时间拖后。即便这样,经常还有患者追上门。
那是一个周日,医院一路打听到诊所,又从诊所找上家门。吃饭打嗝、喝水打嗝、说话打嗝,患者无比难堪。病没少看,药没少吃,就是不见好转。经赵红秋诊断为顽固性的神经性膈肌痉挛。经过三天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七天后被彻底治愈,曾经排斥针灸的患者禁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从此对中医深信不疑。
还有一位被带状疱疹折磨痛不欲生的患者,听说牛街有个中医赵红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了,经过针灸治疗,“疼得想跳楼”的患者“每天都能睡好觉了”,直呼针灸真是神奇。
“中医,传承着中华文明历史;针灸,承载着生命的密码。”赵红秋说,在患者都担心滥用抗生素的今天,中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针灸作为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得到世界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信赖针灸,尤其是年的这次疫情,也将中医的地位上升到历史新高度,她看到了中医学的未来和希望。
没有什么比爱与爱的呼应更幸福
从迈出医院,医院到针灸诊所,几十年来,赵红秋曾把多少病人从病痛中拯救,已无法一一数清,留在许多人记忆中的是,她治好一个患者交一个朋友。
从事教育工作的小马颈椎不舒服,双臂麻木、头晕脑胀、血压升高。经过赵红秋10多天的治疗以后,病情明显减轻。“我现在离不开她了,她要是不开诊所了,我就跟她家去。”小马一席话,逗笑了满屋的患者。
赵红秋视医患为“战友”,协同战胜病魔。走路不利索的,进进出出,她帮着搀扶;流口水的,大小便失禁的,家属直皱眉头,她却从不嫌弃。上医之境,乃仁爱之境。这是赵红秋的心得。
由于针灸治疗时间较长,所以她的门诊总是异常繁忙。患者来的晚了,她耐心的等候,保证不耽误每一个人的治疗。长此以往,准时吃饭便成了一种奢望,延时下班几乎成为常态。
“患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治病,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她喜欢和患者开玩笑逗乐子,小小诊所里常常笑声不断。这么多年,遇到家庭困难的患者,不等人家开口,她就主动“免单”。残障患者、乡下来的、没儿没女的,她都无一例外的“优待”。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情义无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赵红秋把患者当成亲人对待,患者们也惦念着她。往往是李阿姨带来两个咸鸭蛋,张大娘带来一碗酸菜大馅……医院一路追随而来的孙大姐做点可口的饭菜,总是惦记着饭不应时的赵红秋……
点点滴滴,绵绵密密,赵红秋的内心世界沐浴着患者的爱戴成长而丰满。
10年来,在家和诊所之间,她的活动半径不过三公里。家庭聚餐、亲友组团出游,她去不上。在日本经商的女儿近乎哀求她,就算来小住半月。她说等等,等了一年又一年……
有人劝她,何必那么累,退休的人,不如游山玩水,乐享余生。
有人不解,两口子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整天奔命似的,图啥呢?
赵红秋从不解释,一笑了之。
从医几十年,她没有任何著作,也没有什么研究成果,但她有一双温暖的手、一颗悲悯的心。这双手,这颗心,让许多患者一路追随。老患者治愈了,又有新患者聚少成多。他们自豪是她的“粉丝”。而他们的身体渐渐变好,给她带来了纯粹的快乐。
她性情直率、快言快语,喜欢梳妆打扮,喜欢花花草草。但是,年复一年的忙忙碌碌,让她放弃了很多。
“腰间盘突出的李大哥明天是两个疗程了,颈椎病的妹子该拔罐放血了,面瘫的小姑娘治疗该结束了……”每天下班的路上,她的脑子里总是在惦记着……
对于一个医者来说,赵红秋的眼界很小,小到专注地盯着一根小小的银针上;她的世界又很大,大得让人惊艳,一根银针可以传承传统中医文化、佑护苍生、健康一个民族。
赵红秋把每一根银针融入了生命,每一根银针都演绎着生命的脉动,有情感、有温度、有精神、有故事。
记者:康桂君
编辑:石若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