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说药艾叶内服外灸,理气温经 [复制链接]

1#

点击后,再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置顶,方便查找

菊科植物艾的叶。

性温,味苦、辛。

归肝经、脾经、肾经。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艾属菊科植物,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产于河南汤阳的称“北艾”,浙江宁波的称“海艾”,湖北蕲州的称“蕲艾”,它们都是艾的上品。蕲州是李时珍的故乡,历史上以蕲艾为最,蕲艾与蕲竹、蕲蛇、蕲龟被称为时珍故里的“四大奇珍”。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还专门写了《蕲艾传》。

据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艾叶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1.灸治第一人——鲍姑

孟子曾经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七年之久的慢性顽固性疾病,选用三年的艾就可治好。古人常称艾叶为医草,《博物志》中还说:用圆而平整的冰块,收集日光聚在艾上,艾叶就会燃烧起来,所以《尔雅》中又称艾叫冰台、灸草。据史料记载,用艾灸治病的第一人为晋代著名炼丹术家葛洪的妻子——鲍姑。

根据《云笈七签》所说:鲍姑是河南陈留县人,名潜光,仕宦家庭出身,自幼博览群书,尤喜医学,精通针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治学家。后来和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其足迹遍及广州、惠阳、博罗等地。她治赘疣、赘瘤最为得心应手,具体方法是用采自越秀山脚下的红脚艾,制成艾绒,用火点燃,在女子的脸上熏灼,不久,脸上的疙瘩便全部脱落。这些在《鲍姑祠记》中有所记述:“鲍姑用越岗天产之艾,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由于鲍姑医德高尚,深受群众的爱戴,至今广州越秀山麓三元宫里,还设有鲍姑殿和塑像。

据宋《南海百味咏》载:在弥陀寺、菖蒲观和景泰寺均有鲍姑井。由此可见,鲍姑对古代医学是有一定贡献的,故为后人所敬仰。

2.延年益寿赞艾灸

据医学史记载:唐代药王孙思邈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穴,后来活到岁。《旧唐书》中亦说:柳公度年八十余岁,步履轻便,别人向他请教养生之术,他回答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柳公度也是经常用艾灸气海以防病延年的。《针灸集成》还记载:广西有一人,“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岁灸脐中,自后康健。”脐中即“神阙”穴。结果是“年逾百岁而甚健壮”。

另据日本《东岗舍笔记》云:三河国宝饭郡水泉村农人满平,庆长七年生于该村,宽*八年,寿达岁,于享保年间受庆贺,被征至江府,献白发,赐御米若干。《日本·文库名家漫笔》又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要推荐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满平及其一家三代老人,此时满平已岁。当问满平何术致长寿时,答曰:“无他妙法,惟我家自祖先相传,灸三里,其灸法:每月自朔日灸,至八日而止,年中逐月无间断。灸数不同,法如下。右侧:朔八壮,二日九壮,三日十一壮,四日十一壮,五日九壮,六日九壮,七日八壮,八日八壮。左侧:朔九壮,二日十一壮,三日十一壮,四日十一壮,五日十壮,六日九壮,七日九壮,八日八壮。”灸一灼,谓之一壮,久为使人壮健。

由此可见,艾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具有温阳培元,增强体质,防病保健之功。因此,古代养生学家曾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现代研究证实,艾灸法可以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以及血液成分,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艾灸法对于没有明显疾病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起到有效的保健延年作用。

3.艾叶用法多

在我国民间,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传统的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常摘艾、插艾和燃烧艾叶,有的人还把艾叶插在发际和耳朵上,据说这样能祛病避邪。宋代诗人戴复古曾写有一诗: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艾叶无论内服或外用,都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络和止血安胎作用,可治疗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所以,李时珍对艾叶曾作了高度评价:“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

李时珍在运用艾叶上,有两条宝贵经验,颇能启迪后人。李时珍云:“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据此,今人有用艾叶制成艾枕、艾袋和艾垫者,用之临床,颇有神效。

1.艾枕:取细软熟艾1千克,用布包扎做成艾枕。用艾枕代替日常睡枕,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头重有较好的疗效,长期使用对预防和治疗中风、感冒、颈椎病、面神经麻痹等病也有治疗作用。

2.艾袋:取0.5千克细软熟艾,用布缝成一个15厘米x25厘米的艾袋,对中老年人丹田气冷、脐腹冷痛苦,或妇女小腹绵绵隐痛、寒性痛经、月经不调者,将艾袋兜其脐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寒湿引起的腰痛、“冻肩”和各种寒性关节酸痛者,将艾叶袋扎其患处,也颇有疗效。

3.艾垫:将细软熟艾制成如鞋大小,厚度3-5毫米的艾垫,将艾垫垫在鞋内,能治疗和预防寒湿脚气,足癣,冻疮等。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右下角点个"在看"吧~

文章精选

说药|三七——止血化淤金不换

说药|山楂——“药食同源”也不能多吃

说药|麻*——中药西用显峥嵘

说药|附子——集奇效与剧*于一身

说药|阿胶——古之贡品,今之良药

说药|山药——药食两用补脾胃

说药|地*——补肾凉血三千年

说药|陈皮——益脾胃的良药

说药|大*——中药里的“寒将*”

说药|川芎——血中之气药

说药|百合——亦药亦食两相宜

说药|半夏:降胃安冲之主药

说药|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还能泡酒

说药|生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防治皆宜

说药|木香:治气之总药

说药|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

说药|白及:坏肺能补唯有白及

说药|五味子: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说药|马齿苋:中药里的"天然抗生素"

说药|石菖蒲:“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说药|*芩:李时珍的救命药

说药|金钱草:平凡野草排石有奇效

说药|杏仁:最古老的止咳药

百草查询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