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州一女子突然变丑检查后发现,居然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愈         http://m.39.net/pf/bdfyy/

中医上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属木,生长生发;夏属火,生长发育;秋属金,主收敛;冬属水,主封藏,所以,立秋之后就要开始“收敛”了。立秋后虽然湿气逐渐减少,但天气还很热。针对这样的节气特点,健康养生应该注意些啥呢?

医院中医理疗科(国医馆)中医专家提醒:防秋燥,先润肺;脾胃虚,宜清补;春捂秋冻,适度锻炼;昼夜温差大,注意加衣保暖。除此之外,专家针对日前接诊的几个病例进行健康提醒:

提醒:满脸大汗更易面瘫

病例一

面瘫

立秋后,早晚温差大,但正午仍是十分闷热,室内还是有赖于空调降温,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腠理疏松,容易感受风寒之邪,侵袭面部时,容易发生口眼歪斜等面瘫病症。

市民郑先生,家中装修,体力消耗大,汗出较多,入室内后贪凉并未在意。第二日晨起家人发现其口角歪向右侧、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额纹消失,并伴有头晕,遂于我院就诊,查头颅MRI及CT除外脑血管病,诊断为周围性面神麻痹,收入我院,经西医常规治疗及针刺、艾灸等中医综合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卒口僻”,其病机为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至气血阻滞,筋肉纵缓不收而致。

我院国医馆在传统针刺疏通经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的同时,加用灸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散寒邪、活血逐痹、散瘀消结的作用。采用针刺和艾灸结合运用的疗法,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提醒:湿热内外夹攻更易犯这种病

病例二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夏末秋初,虽然天气日渐凉爽,但台风季的到来,空气湿度仍大,对于湿热体质的患者,内外湿夹攻更易犯旧疾。

市民姚先生,半年前曾患带状疱疹,现遗留右侧胁肋部麻木疼痛,常夜间发作,影响正常工作及睡眠,近日天气闷热,麻木疼痛加重,遂于我院中医理疗科就诊,通过针刺、刺络放血拔罐等中医综合治疗,姚先生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湿热余*留滞肝胆经脉所致,表现为湿热证,往往疼痛剧烈,持久难愈。病久则耗伤气血,余邪留恋,气血凝滞,导致局部疼痛不止。

国医馆在应用传统针刺的同时,加用刺络放血拔罐的方法,使热随血泄,旧血去则新血生,起到清肝通络,活血化瘀之功。

提醒:脑血管病要小心

病例三

脑血管疾病

夏末秋初,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也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市民王女士,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良,平日生活中亦不在意,近日外出买菜时突然出现持续左侧肢体无力,神清,精神尚可,遂在家属的陪同下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经系统诊察后诊断为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加用中医针灸等治疗,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由于王女士活动不便,中医理疗科给予其床旁针刺治疗,为患者提供便利。

专家提醒,夏末秋初,暑气未尽,还请广大市民注意饮食清淡,切莫贪凉,空调有度,起居有常,安全过渡,喜迎秋爽。

我院国医馆后续将陆续推出、等代茶饮,简便效廉,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敬请期待。

医院中医理疗科(国医馆)持续为岛城市民提供优质的中医综合治疗服务。

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中医理疗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为基础,以经络学为指导,结合患者的病症在进行调治的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理疗设施进行配合治疗,将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院中医理疗科推出的“针、药、灸并用”为特色的中医理疗项目,为岛城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理疗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