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抽搐时,我们首先会想到脸肌痉挛,但也会有这个表现的主要症候群,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初期会被误诊为面部肌痉挛进行治疗,但事实上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是不同的,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面部肌痉挛是一种脑神经分支功能障碍的疾病,症状表现是一侧脸的不自主抽搐,通常单侧发作,双侧受累很少见。病程开始时,多数患者有一只眼睛出现阵发性和不自主性抽搐,并逐渐扩展到面部一侧的其他面部肌肉,口角肌抽搐最易被注意到,严重者甚至累及同侧颈阔肌,但额叶肌受累较少。抽搐程度不同,多为阵发性、不规则性,患者不能自行控制症状。这种疾病在女性中比中年更常见。
该病可能全年发生,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发作,如过度疲劳和紧张、情绪激动、寒风等。春天表面肌痉挛易受刺激频繁发作,主要是由于春天气候不稳定,温差大且多风。
除了这些表现,我们还可以通过肌电图判断是否存在AMR波。如果有AMR波,则为面肌痉挛;如果有如果没有AMR波,则不是face肌痉挛,可能是梅杰综合征。
原发性面部肌痉挛的治疗主要采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从病因学上讲是治疗面部肌痉挛的唯一理想方法,面神经功能完全保留,无后遗症而治愈。治愈率达98%。
梅杰综合征是对症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药物治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原则是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安全第一,药物治疗为主,当疾病早期较轻时,药物可缓解大部分症状;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主要针对有限部位的症状,向眼睑、口腔周等部位注射药物,约30%的患者可以缓解症状,但这种效果是短期的,需要定期注射,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产生毒副作用,局部肌肉麻痹。
目前,脑深部刺激(DBS)主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最初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近年来,他被用来治疗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属于颅面部局部肌张力障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差的患者,可选择症状显著影响其生活的患者,该术式具有微创、可逆、可调、个性化等特点,是一种治疗副作用少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