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青岁月永远的眷恋 [复制链接]

1#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0/9168797.html

#知青#

永远的眷恋

作者:张雪珍

“张雪珍,特快专递来了!”听到邮递员的喊声,我马上跑下楼,签了名,接过包裹一看,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协寄给我的二本书《梦回延边》,里面有我写的二篇文章,《我和我的朝鲜族妈妈》和《路的选择》。收到书后,我把《我和我的朝鲜族妈妈》的故事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心潮澎湃------

是啊!这些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和阿妈妮许顺姬一家对我这个上海知青在思想、*治、工作、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分不开的。她对我胜似女儿,我把她当做妈妈,毕竟我16岁离开上海来到延边和阿妈妮一起生活了30年……

阿爸吉金兴荣是图们铁路分局的老*员、老模范、老标兵。有一年阿爸吉得了严重的面部神经麻痹,嘴眼歪斜。那时我是铁路分局的赤脚医生,就天天上他家给他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穴位。星期天我还和阿妈妮到山上采药、挖野菜给阿爸吉吃。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针灸治疗,阿爸吉病好了,脸部恢复了原状。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很高兴,非常感谢我。

从此阿爸吉和阿妈妮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把我当成全家的掌上明珠。节假日从不忘记把我请到家中,包上汉族水饺,做上朝鲜族打糕。阿妈妮知道我喜欢吃朝鲜族辣白菜和酱木里汤,一年四季都为我准备着。只要是阿妈妮家有好吃的。无论天气多冷、刮风下雪,她都会顶着大盆把十多种我喜欢吃的朝鲜族小菜送到我家。每当我生日,阿妈妮领我下馆子,主食必须是朝鲜族冷面。她说:“生日吃冷面,长命百岁,命大福气大”。

在*治思想上,阿爸吉、阿妈妮经常关心、鼓励我,让我积极靠近*组织。阿爸吉是老*员、老模范,看见我有思想情绪,马上会找我谈心。由于我入*考验期太长,有十多年,难免有些活思想,没信心。文革时期最讲究家庭出生、历史成分问题。我叔叔止方法师是玉佛寺第七任住持(方丈),又是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分会理事长。叔叔很喜欢我,小的时候经常上叔叔家玩。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讲究历史成分。这些家庭历史问题迫使我只有加倍努力工作,以改变人们对我的印象和看法。阿爸吉、阿妈妮关心我,教我怎样去做人。由于我上进心强,各方面工作做得很出色,年《五四青年节》那天,考验了十多年的我光荣地迈进了中国共产*的大门……

在生活中最难忘、最感激阿妈妮照顾我的一件事是年春,铁路职工朴师傅因胃切除大出血,生命相当危险,急需找人输血。在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为抢救朝鲜族同胞,我毫不犹豫冲在前,输了CC血。当时感觉天昏地转站不起来,跌倒了好几次。上世纪70年代初是计划经济,每月每人只有二斤大米,半斤猪肉,二两豆油。我本身是吃食堂的,还没这个待遇。

那时我才19岁,体重不到90斤,人瘦的皮包骨,在家躺了好几天,头晕了好几个月。阿妈妮带着营养品来看我,二话没说回家就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杀了给我补营养。要知道当时一个鸡蛋能换一斤大米……几个月后我才慢慢恢复了健康。我从心里面感谢阿妈妮,在我最困难、无亲人在身边时伸出温暖援助的手。

在阿妈妮家里,他们总是把我当尊贵客人,安排我和阿爸吉一个桌子吃饭。朝鲜族风俗习惯是阿爸吉一个人在一桌吃饭,男女不同席。我对阿爸吉说:吃饭不要分二桌,要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善良、开明的阿爸吉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听我的,从这以后我们吃饭就不分桌了。

朝鲜族大锅做出来的饭真好吃,怎么吃都是香。朝鲜族吃饭的习惯是把饭盆放在桌子中间,边上是朝鲜族小咸菜和炒菜,一人一碗酱木里汤,大家盘腿坐在一起,边吃、边唠、边笑,也不知道谁吃了多少饭。我每次吃得很饱,俗话说:“吃饱不想家”。我经常去阿妈妮家,把他们的生活习惯都改变了。我们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饭,体会到阿妈妮家真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我还把汉族的传统节日融入到朝鲜族家中去。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十分盛行的传统节日,要吃粽子。朝鲜族不会包粽子,当地也没有卖粽叶的,后来当地汉族逐步引进。从七十年代起,我就借外出开会之机在沈阳、长春、牡丹江等地提前把粽叶买回来,坐在阿妈妮家的朝鲜族大炕上,包上几大盆粽子。有红枣粽、赤豆粽子、肉粽、蛋*粽等……端午节那天,好客的阿妈妮就会把粽子分享给亲戚朋友和邻居品尝,并对他们说:“粽子是我们家上海姑娘小张包的。”吃到粽子的朝鲜族很开心,大家一起过端午节了!

阿妈妮是一个多么好的妈妈呀!记得有一次,我上街买东西碰到我的朝鲜族妹妹金红淑。她老远看见我很生气的对我说:张姐,张姐,你怎么两礼拜没上我家?你知道吗?老妈是怎么想你的?老妈天天把冰箱里的鱼肉拿出来化冻等你来吃饭,你不来老妈舍不得做给我们吃,又放回冰箱。这样天天拿出来放进去,一连四五天,儿女们看了知道这是老妈又在想“上海姐姐”了。

我一听,很感动,当天下班就赶过去,向阿妈妮解释:因为工作忙,铁路线长点多,人员分散,我当干部的要经常出差,把工作做好……阿妈妮很理解,从不说什么,拉着我的手说:“只要看到你好我就高兴。”年5月,我作为图们铁路分局计生办主任到北京出席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全国个先进县和10个先进单位的表彰大会。

图们分局被列为10个先进单位的榜首,在人民大会堂二次表扬了图们分局,并领受表彰奖励和国际计生联赠送的2万多元奖品。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身为在祖国边疆奉献了30年的上海知青,我心中涌起了无比的自豪和激动。当返程的列车驶进图们车站时,我老远就看到铁路分局领导和阿妈妮全家来接站……

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到来之际,我和省、州、领导一起带领铁路朝鲜族艺术团到北京参加全国文艺汇演,荣获金奖(奖杯在吉林省陈列),阿妈妮听说后,高兴得跳起舞来……我把阿妈妮当作自己的母亲。朝鲜族妹妹的对象也是我介绍的,是铁路一位宣传干部,会唱、会跳、会弹琴。他们的婚事也是我帮着一起操办的。

现在阿妈妮家的所有亲戚也和我们融合在一起,亲属们都知道阿妈妮家有一位上海姑娘,他们都对我很好。为了感谢阿妈妮一家,使我们的关系更深入、更有色彩,我丈夫还专门做了一个2米多长的桌子。逢年过节我把阿妈妮全家及亲戚请到我家来,摆上大桌能坐20多个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唱歌、高兴的时候还跳起舞,完全是朝鲜族欢乐、喜庆、热闹的习俗,大家融合得像一家人一样。我还被铁路局评为“民族团结模范”,当地电台、电视台多次播放《上海姑娘张雪珍和她的朝鲜族妈妈许顺姬》。

年我妈妈和哥、嫂从上海来看我在延边到底过的怎么样,阿妈妮全家像招待贵宾一样接待他们。按朝鲜族风俗习惯“摆桌子”,还给我妈妈买衣服、买裤子,把我妈打扮得像朝鲜族“阿迈”(老奶奶)一样。阿妈妮带他们上朝鲜族家串门走亲戚,到长白山、镜泊湖、“金三角”,到图们海关中朝友谊大桥去游玩体验朝鲜族风俗人情和地理环境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延边……我妈说:“你干妈真好”!哥嫂也深情的说:“阿妈妮对你真好!阿妈妮对他们说:“我姑娘张雪珍对我最好!”确实阿妈妮对我比她的女儿还好,什么心里话都对我说……

年末当我第三次从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走下来回到图们铁路分局,还没来得及汇报,一夜之间铁路分局撤销了……我为了生存和发展只能回到上海。由于在延边生活了30年,刚开始回到上海我吃的还很不习惯,经常想吃朝鲜族“辣白菜”、“饭嘎子”喝“酱木里汤”……吃不着,没办法,无可奈何。看着阿妈妮给我准备的8套朝鲜族裙子,有时想想还是延边好啊,那里有我日夜想念的朝鲜族阿妈妮!

回上海二十多年来,我们还经常保持密切联系,互相牵挂着,有时过年过节我还给阿妈妮寄钱表表心意。几个朝鲜族妹妹在韩国也经常打电话向我问好,在韩国的妹妹和妹夫到上海来我家玩,读医学博士的外甥也从韩国到我家来玩,阿妈妮的妹妹(我的朝鲜族小姨)还带着市长来上海到我家做客……

在上海的二十多年里,我从事婚庆司仪主持,跟着老板走南闯北到北京、大连、参加婚庆博览会,给全国各地学生讲课当评委等。我也获得婚庆行业金牌司仪。在我做婚庆司仪时,每当二十分钟的婚礼庆典结束,我就换上阿妈妮给我的朝鲜族裙子,背起长鼓,从幕后走向台前,边走、边朗诵:“爱似火,爱就是火。火燃烧着爱,这是爱与火的交融,这是情与思的遐想……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常回家看看》等歌曲,然后音乐响起,举起鼓棒,跳起欢乐喜庆、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朝鲜族长鼓舞如:《大长今》、《桔梗谣》、《阿里郎》、《长鼓敲起来》,唱阿妈妮教我的《世界上没有地方比我们这儿更热闹.》等歌曲。

新郎和来宾非常感谢我,欣赏我的主持风格,喜欢看我跳的朝鲜族长鼓舞。我还被邀请到各地去演出,……最难忘的是:年北京婚庆界领导让我带领上海6对新人参加首届中国航空运动会“中国空中婚礼”,并接受记者采访,当我再次登上热气球空升上天空,记者给我拍下了最珍贵的《空中婚礼照片》“难忘瞬间”。

今年是上山下乡53周年。回想起在延边的三十年,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三次进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受到*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亲切接见。我为自己能在祖国的边陲要地尽责于社会,尽责于人民,尽责于民族团结而感到骄傲和满足。

我爱生我养我的父母,更爱哺育我成长的第二故乡——延边,那里有勤劳、善良、纯朴、忠厚的朝鲜族阿妈妮许顺几,她是我走向人生的起点。一想到阿妈妮,我永远眷恋着延边这方热土,永远的眷恋……

作者:张雪珍、女、*员、干部、*工师。上海知青,年下乡到延吉县兼职赤脚医生,年招工到图们铁路,后调铁路分局机关,年正式退休。

来源:知青情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